教師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職業,他們對于學生尤其是未成年學生的成長發揮著極其重要影響,對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習觀、成才觀以及為人處世方方面面的塑造和影響是十分明顯的,所以,在建構主義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這個特殊的角色的扮演十分重要。
轉變觀念,以全新的視野看待學生: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盡管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秉性和愛好,作為教師要一視同仁、因材施教,堅信每個學生都是最好的學生,都能夠成才,教師要在正確的指導啟示下幫助學生自主創造、自主發明、自主學習,塑造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現代學生個性很強、自主性很強,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都有其獨立的人格特點和發展潛力,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其特長。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基本上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是知識傳播者、學習發動者、組織者和指導者;②教師充當父母形象角色、管理員角色;③教師具有青少年團體工作者、公共關系、心理輔導人員等社會活動角色;④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模范公民角色;⑤教師是學生的靈魂工程師;⑥教師是教育者、也是科學研究者。
不斷學習充實自身,準確定位教師的形象:傳統的教師形象是“師道尊嚴”,教師功能定位于“傳道授業解惑”。在今天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加速度和信息傳播的不對等性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形象定位,致力于做一個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激勵者,做學生的學習顧問,以高度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學習的態度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充實自我,完善自我。
把學生當作教育活動的主體,當作學習活動的主體:改變以前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師主體地位,把教師角色定位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角色,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為學生服務,一切教師效能為學生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的學長、朋友身份幫助學生學習,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都必須緊緊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進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