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的主渠道應是課堂教學。學生的心理負擔要比其他任何一門課程都重,而且教師的影響力強度大、持續時間久。因此,在語數學科教學中,建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具有典型性,而且具有普遍性。
1、靜態同學少課堂活動,除了發言外,還要動筆、動手、閱讀、觀看、聆聽等。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如果已經形成,就很少有離群索居的學生。該動筆時在寫寫劃劃,該動手時也會指指點點,或者認真閱讀,或者用心觀看,或者凝神聆聽,等等。不會有大多數學生不知所措、無所事事的現象。雖然,課堂里安靜得波瀾不驚,但每個人的心里卻是洶涌彭湃。
2、注意力集中快、轉移也快聽講時,多數同學注視著教師的眼、臉、嘴或手,表明正被教師所牢牢吸引。一旦教師發出指令,要求指向另一項活動時,他們也會以較快的速度完成注意力的轉移。
3、成會喜,敗不餒 當解決了一道難題時,不僅僅是某一個同學感到激動,相關同學也有明顯的感情色彩。有的羞澀地微笑,有的情不自禁的呼喊,有的不約而同地鼓掌。即使回答錯了,甚至引起大家的一片哄笑,也會繼續思考,繼續舉手,屢敗屢戰,堅強不屈。
4、發言積極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距離或思維空間,但學生的發言依然很積極。從面上看,發言的學生多,除了少數的尖子生常舉手外,廣大的中等生也爭相發言,甚至部分差生也三番五次地發言或要求發言。從質量上看,不僅有循規蹈矩的泛泛之談,更有奇思妙想的連珠妙語。從形式看,沒有舉手就脫口而出的回答較多,而且語速偏快,以至于課堂上有點兒“亂”的感覺。但這種“亂”是可以隨時調整的。
5、合作性強獨立學習改變為小組協作等共同學習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一般在半分鐘之內)找到伙伴,并且一次性分配好合作任務。平時不合群的同學也不會被忽視,有的也會主動尋找。合作學習時,并不以尖子生為中心,而往往有秩序地各抒己見。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