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氛圍是一種情感體驗。情感總是和需要聯系在一起。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當學生的這些需要都有實現時,他們當然都愉悅的情感。但是實際當中,我們常常忽視或者漠視甚到剝奪了這種需要:
1、拖堂:不說拖堂剝奪學生休息的權利。因為拖堂,學生上廁所的時間就被擠占,甚至沒有時間上廁所就又已經上課?;蛘咭赛c水也已沒有時間。常聽到因為拖堂而便在教室里,??吹揭幌抡n大伙兒一窩蜂往廁所里沖。這個生理需要是不是受到了漠視?時間一長,這樣的老師上課,學生哪有不緊張的?
2、體罰:一個問題答錯了,要罰抄幾十幾百遍。一個小動作、人未坐端正就被打一棒,或者被罰站,或者被趕出教室。試問,哪一個學生不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安全感受在哪兒?
3、心罰:以諷刺、挖苦、揭露隱私、侮辱人格甚至侮辱其親人的人格,攻擊學生的心靈。當辛勤的園丁變成可怕的敵人時,還能有純潔無私的師愛嗎?
4、偏頗:只注意優等生、只給優等生機會;只注意優差生、只給優差生機會,忽視大多數中間學生,造成有的中間學生希望老師哪怕批評他一次也好。
以上種種,都是教師忽視正當的需要表現。教師要想構建良好的心理氛圍,就應尊重學生的主動發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