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個人通過遺傳獲得的活的生命的肉體組織及其自然差別,人不僅區別于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物種,就是每個人也因其先天的遺傳基因等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生理差別,這也是個性作為其它差別和特點存在的最一般前提,亦即個性的自然的和物質的基礎。即人區別于其他生命體的特征是人有意識。
在心理學上,有把人的心理差別分別通過對人的氣質、性格和能力等加以逐一分析,從而通過認識和分析人的心理差別去認識人的個性。這種差別也是多種多樣:有外在的相貌,也有體內遺傳基因等不同方面。人既是生命的、肉體的、生理的存在,同時更是有意識、情感、欲望的,即個人的心理差別。
在以勞動為起點生產自身到以實踐生產、改造自然和包括自身在內的周圍環境,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并在實踐中創造性地發展對個體自我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人認識到自己是客體的同時也是主體,即人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統一體。個體和個性不是兩個不同的人,而是同一個人的兩個不同視角。
大學生因其所處特殊年齡段和校園學習環境,具有鮮明的思想獨特性:
首先,從年齡段分析,大學生正直風華正茂,個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關鍵期,具有很大可塑性。
從哲學的角度研究,人為了自身存在和發展,在與自然和其他人即社會存在中生產和發展自身,人的個體差別也是在家庭、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中得以實現并逐漸完善的。
上述分析可以將人的個性定義為:個體主體的自為的社會存在特性,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個體主體的全面自由發展和創造性才能發揮基礎上所形成的獨特性。人的個性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復性、不可替代性、創造發展性等特點。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都扮演著特定的社會角色,承擔著特定的社會職能,體現著特定的社會關系,加之復雜的社會環境,使每一個人都獲得了與他人不同的身心特征和社會特征,從而使之成為與其他人區別開來的獨特的個人,獲得自身的獨特性。正是這種獨特性,“使他成為一個現實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可見,大學生活是間于從家庭到社會的中間時期,也可以說是大學生獨自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正是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的分析,通過和師生的交往和溝通,并在不同的時間逐步調整和完善乃至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
|
|
|
|
|
|
|
|
|
|